越南1日首度發現印度變種病毒後,政府也針對受影響區域實施封鎖、工廠暫停營業。
法隆說明:「俄國總統普亭(Vladimir Putin)對中國在蒙古的所做所為感到極度憂心。當多數國家還正爭搶藥商釋出的少量疫苗劑量,蒙古已經獲取足為國內所有成年人施打的疫苗
2021年2月初,蒙古批准俄國衛星五號疫苗使用。蒙古需要中國繼續購買其出口的煤礦,其總金額約佔全國經濟成長的25%,更可支應近25%的政府預算。英屬哥倫比亞大學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)蒙古政治研究專家朱利安(Julian Dierkes)副教授指出,或許蒙古人民還對中國抱持戒備,但政府不會忘記中國曾在關鍵時刻向其伸出援手。」俄國已向蒙古販售100萬劑衛星五號(Sputnik V)疫苗。當然,疫情也在經濟活動重啟後更加嚴重,每日確診人數由數百人竄升至數千人。
不過,疫情爆發以後,夾在兩大疫苗生產國(而且還對世界權力版圖野心勃勃)之間也有某些好處。美方表示,這些金援將幫助蒙古獨力對抗疫情,包括預防並阻止感染源擴散、建立相關研究與大規模篩檢系統、與公眾對話,提供正確防疫知識等。許多外國人不太喜歡蚵仔煎粉漿的黏稠感(stickiness),也不太習慣把海鮮加入煎餅的烹調方式,但是為了嚐鮮,還是可以介紹這道小吃給外國朋友試試。
店家先用特製香料與醬(soy sauce)醃製豬絞肉,搭配慢火熬煮 (stew)至熟爛口感,最後將其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,平價(affordable)的夜市美食,看似簡單平凡的作法,卻能帶來CP值超高的幸福感(happiness),難怪可以榮登國人跟外國旅客心目中的首選療癒食物(comfort food)。台灣夜市美食聞名全球(globally known),許多來台旅遊的外國人都會特地造訪士林夜市(Shilin Night Market)、饒河夜市(Rao He Night Market)等地,親身體驗台灣夜市小吃的魅力,同時認識台灣飲食文化(food culture)。其實鴨血富含蛋白質、鐵質(iron)跟其他維他命(vitamins),且屬低脂、低醣食物,對身體有益(beneficial)。夜市的好處就是,有數不盡的飲食選擇(food options),且可以同時品嚐(taste)各種不同食物。
也有一些膽子較大的外國人嘗試之後,因為黏稠(sticky)的口感,難以喜歡這道街頭小吃。由於豬大腸也屬於動物內臟的一部分,因此外國旅客對這道夜市美食也是敬而遠之。
蔥油餅就是加了蔥花的麵團,店家會先將球狀麵團用機器壓平(flatten),接著放到平底鍋上香煎,在外皮煎成金黃色後,再加上蛋跟其它餡料,如火腿、九層塔(basil)、起司等,最後撒上胡椒粉就大功告成了。暗紅色的外觀,製成豆腐的形狀,吃起來像是在品嘗鹹果凍(jelly),讓許多外國人無法接受。但畢竟亞洲食物的口味不是每個外國人都能接受的,因此VoiceTube整理出外國人最愛與最恨的台灣夜市美食排行榜,下次想要介紹台灣夜市文化給外國朋友時,就不怕語塞啦。但外國人對於由血製成的這道台灣小吃也是避之而唯恐不及。
麵線口感因加入太白粉勾芡,所以也是呈現濃稠狀(thick),經典吃法是加入大腸(pigs large intestines)、蒜泥(garlic puree)、黑醋(black vinegar)跟香菜。許多外國人一聞到臭豆腐的味道就食慾全失,但如果有勇氣過味道這一關,炸臭豆腐的酥脆外皮搭配酸酸甜甜的台式泡菜(pickled cabbage),真的非常唰嘴。Duck blood 鴨血 許多台灣人在吃麻辣火鍋時,一定會配上熱呼呼、軟嫩的鴨血。Photo Credit: jsbaw7160 Pixabay 五大外國人必吃的台灣夜市美食 Braised pork rice 滷肉飯 滷肉飯堪稱是台灣國民美食第一名,同時也深受國外旅客的喜愛。
曾經有外國人形容臭豆腐的味道比法國臭名遠播的藍紋乳酪(blue cheese)還要臭呢。其實這道料理源自福建,傳至台灣後,漸漸變成大眾常吃的點心。
VoiceTube這裡列舉外國人最愛與最恨的台灣夜市美食排名,下次想要介紹台灣夜市文化給外國朋友時,就能侃侃而談啦。蔥油餅攤販在台灣隨處可見,算是台灣的國民美食,口感比印度烤餅(naan)再有嚼勁一點(chewy),是許多外國人票選必吃的台灣夜市美食之一。
Photo Credit: Ruocaled CC BY 2.0 Oyster omelet 蚵仔煎 台灣的蚵仔煎又被外國人稱作蚵仔蛋捲,作法是將地瓜粉(sweet potato starch)與太白粉(potato starch)和成粉漿(batter),在蚵仔下油鍋體積開始縮小時倒入,再加上青菜、蛋,並煎至粉漿凝固(solidify)變色就可以了。由於多數外國人沒有吃動物內臟(viscera) 跟血(blood)的習慣,所以聽到名稱有blood的時候,難免心生恐懼,碰都不敢碰。臭豆腐之所以有這麼濃烈的味道,是因為黃豆(soy bean)蛋白質(protein)的發酵作用(fermentation)。Scallion pancakes 蔥油餅 國外有美式煎餅(pancake),臺灣則有蔥油餅然而,還有一個問題是:教師是否有能力教授數位素養?2013年對2821名台灣教師的研究發現,教師往往高估了學生報告網路霸凌的意願,同時教師對處理網路霸凌事件也沒有信心。這在被認為得到了親北京媒體支持的韓國瑜競選總統期間,是一個特別顯著的擔憂。
去年7月的另一項調查發現,超過47%的國高中生和高職生曾參與網路霸凌——其中18.1%為受害者、10.7%是霸凌者、18.2%是兩者都有,59.2%的學生擔心會被霸凌。這些工作坊在2020年8月和9月進行,將年輕人、學者和新創企業創辦人召集起來,共同為台灣的數位化、永續性和長期照護發展廣泛的策略。
此外,參加者還強調了科技發展的快速變化環境,以及數位素養培訓需要跟上步伐——數位素養以及法規應每隔幾年更新一次。我們也發現這不僅僅是修正技術官僚主義,在台灣的數位素養培訓計畫,如果沒有徹底的社會與政治轉型,便無法實行。
台灣的學生提出:新的能力教育是如何「名存實亡」的。唯有這樣,他們才能真正理解架構與其他效應的涵義,並成為協作式事實核查的貢獻者。
數位政委唐鳳在開拓台灣的媒體素養課程上發揮了作用,她指出,該課程旨在「幫助學生在使用社群媒體時發展批判性思考」並辨別真相。數位素養應包含社會心理技能 一項2019年的調查顯示,台灣有30.58%的國高中學生曾經歷過霸凌,要麼是作為受害者,要麼是看到或聽到過。因為,國立台東大學講師蕭福松解釋說,新課程只教給學生「為了通過能力測試他們應該做什麼」,而不是實際的能力技能。其中有18%發生在網路上。
數位素養意指在使用數位科技時,對於資料隱私保護以及身體、心理與環境健康的意識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雖然設立素養課程受到歡迎,但風險中心工作坊的參加者認為,政府的舉措仍有不足。
參加者指出:若要實現台灣的數位化目標,亟需在台灣強化數位素養。然而這並不是唯一向民眾提供的疫情相關振興措施,文化部也另外推出了藝Fun券,來鼓勵台灣公民在博物館或類似的機構消費。
不同的App及各異的介面設計,對民眾(尤其是那些不算是科技達人的)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和時間耗費。練習不僅需要透過數位媒體,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和匿名的方式進行,學校也可以與擁有相關專業和資源的現有人權組織合作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將社區帶入 幾位參加者建議不採用單調的課程,而是教授實作技能,如採用沙盤體驗式的培訓,讓學生經歷模擬的霸凌或被霸凌的經歷,從而制定應對其情況的策略。該課程還聚焦於「能力」,而不是「識讀」,唐鳳解釋說,這超越了將人們僅僅視為「內容的讀者、觀眾(或)消費者」,而也是生產者。文:Roy Ngerng( 國立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。」 「從長遠來看,這是對抗假消息的真正方法。
他研究永續數位化和對台灣2050年未來的展望研究,也就社會保護問題發表文章) 在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期間,台灣最廣為人知的刺激經濟計畫之一,就是「振興三倍券」。在2019年的一項LINE研究還發現,只有四分之一的台灣人會在把資訊發送給其他用戶之前,主動對他們在LINE聊天室收到的資訊作事實查核。
為此,在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對教師實施了沙盤體驗,教導他們數位和素養學習。唐鳳解釋說:「孩子們必須學習他們身為資料生產者、媒體生產者。
他還包括利用不同的數位工具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的能力。因此,與會者表示,數位素養應該包括提供學生社會和心理應對機制,以應對網上的侵害。